随着科研人员对野外考察工作的逐步深入,黄陂区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种,为武汉郊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例证。10月20日,记者了解到,描述和命名为绯红金粟兰的论文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《Phytotaxa》上。
说起这一次的发现经历,还要从6年前开始,也就是最初的发现其实是在2016年,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专家,和武汉的几位植物爱好者在湖北进行野外考察的时候,无意中在武汉的黄陂区发现的。
在石门山一处海拔200米的林下坡地,生长有一种植株较高大、叶片边缘略微泛红的金粟兰属植物。这引起了赵鑫磊的兴趣,他随即取了少量的繁殖材料带回北京进行栽培。
经过6年的持续观察,并广泛对金粟兰属植物进行采样分析,赵鑫磊确定这种植物与丝穗金粟兰的亲缘关系相近。也就是说,它与丝穗金粟兰是“近亲”。
至于为何用了6年的时间,专家表示,当初摘取少量的繁殖材料之后,带回到北京进行栽培,直到今年才将其很多特性弄清楚。
药隔,是雄蕊上连接花药两个花粉囊的部分。一般来说,金粟兰属植物药隔会延长,仿佛一条条漂亮的小彩带。而丝穗金粟兰的药隔颜色是白色的;黄陂新发现的这种植物,其药隔是红色的,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。
丝穗金粟兰的药隔颜色是白色的。
研究人员查阅文献,核对标本,并在实验室中对这种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分析,做了基因测序方面的研究,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未曾被记录的金粟兰属植物新种。由于金粟兰属植物此前没有发现有红色的药隔,研究人员经过商议,根据它的药隔颜色将它命名为:绯红金粟兰。
所以这不仅仅是发现的新物种,更有可能是武汉特有物种!当然了,目前对于其分布范围和是否是濒危植物,专家还没有定论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赵鑫磊再次与周重建前往石门山进行调查,发现这种植物只在最初发现的分布点有分布,没有发现其他的分布点,可见这种植物分布范围很小,其野外资源是否濒危还依赖于开展更广泛的调查。
对于此次新物种发现,黄陂区相关部门表示,这得益于这几年针对此地的封山育林,使得动植物得以休养生息,再加上这几年的疫情管控,人类对于当地的生态破坏客观来说是减少的,所以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。
那么既然如此,或许还有更多的新物种,等着被发现呢!
免责声明:本站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(QQ:422026368)